利用加压空气或气体进行泄漏检测已成为一种普遍、高效且便捷的手段,压力衰减法依赖于单一的传感器来监测测试项目中的压力波动,其中,压力衰减测试堪称核心方法,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下差压法的独特优势。
压力衰减法的局限性
传感器不仅需要在初始加压阶段捕捉压力的细微变化,还需在测试阶段敏锐地检测到极其微小的压力下降(测试压力可能在8bar的范围内,而灵敏度需达到0.001mbar)。
市场上难以寻觅到同时具备如此宽量程和高灵敏度的传感器,这无疑增加了技术实现的难度。在加压过程中,物品的温度会升高,随后散热过程可能导致压力下降。仪器可能会误将这种压力变化解读为泄漏,从而引发误判。
差压法的优势
传感器:其量程涵盖大气压与所需测试压力之间,用于监测初始加压过程。
高灵敏度差压传感器:用于在测试阶段检测泄漏。
差压法通过将被测样品与参考样品或体积同时加压,利用差压传感器测量两者之间的相对压力变化。由于测量的是密封体积与泄漏部件之间的差异,压力传感器的量程大幅缩小,从而显著提高了检测微小泄漏的灵敏度。
绝热效应的抵消:差压法的另一大显著优势在于绝热过程的影响被有效抵消。由于测试和参考样品在同一环境下经历相同的升温和降温过程,因此不会引起压力差异,从而避免了误判。
标准差压衰减测试三阶段
1.填充阶段:打开填充阀,将空气引入零件至所需压力。
2.稳定阶段:关闭填充阀,将测试项目和参考体积与压力源隔离。在此阶段,存在大(粗)泄漏的物品会迅速失去压力,测试将终止。此外,零件在压力下的物理变形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确保此过程在测试阶段开始前完成至关重要。
3.测试阶段:关闭测试阀,差压传感器监测测试项目和参考体积之间的相对压力变化。
在使用检漏仪进行测试时,参考体积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大多数部件,将参考端口放空并针对检漏仪的内部体积进行差压测试即可满足需求。如果差压传感器参考侧的体积与测试侧的体积相差较大,则可能需要安装外部参考体积,以获得更准确的测试结果。在蠕变和绝热效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将另一个已知无泄漏的测试项目连接到参考端口,可以获得更快、更准确的结果。